1一部电影50G SSD/机械硬盘瓶颈杂谈
在数据需求量猛增的今天,存储产品对于我们的意义开始变得不同,无论从性能进步的角度还是延续容量不断增大的发展原则,硬盘产品都在一些时候表现出了不足,人们对于容量的需求成几何增长,短短几年之间1TB、2TB硬盘从海量存储开始变得紧张起来,反之追求固态硬盘性能的朋友也能够发现接口给予产品的压力,几乎贴近封顶数值的SSD读写速度是否也存在了瓶颈呢?
我们今天也和大家一起来简单聊聊在用户需求的递增的今天,SSD和机械硬盘在当下环境中的一些不完美和进步方向。
一部电影50GB?SSD/机械硬盘瓶颈杂谈
一部高清电影高达50GB
笔者在周末时想下载一些老电影怀旧,但发现目前一些高清电影的容量实在是不敢恭维,一部2个半小时的影片容量能够超过50GB的容量,一张1TB的硬盘仅仅能放下20部电影?这样的容量消耗有些吃不消。
另外,也有过一些用户表现,目前03、04年的老式机械硬盘甚至出现无法播放1080P的情况,长期的坏道和老技术无法满足当前的数据吞吐量,当然这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一些高清视频的录制上,均表现出了机械硬盘目前所面对的性能弊端。
既要求性能,又要要求容量,看似并不矛盾的问题放在硬盘产品上出现了障碍,而机械硬盘和SSD又分别针对的是这两个方面,而在各自的优势中,两者又在面临着什么样的窘迫呢,我们今天的内容一起来聊一聊
21TB够用么:用户使用容量需求递增
大家可以想一想,目前自己对于容量的需求是多少?我想很多人都认为1TB是一个基础起步,这也是一些初级消费者对于固态硬盘存在的看法,认为硬盘还是要延续着容量优势为主。
十年 从160GB到1TB
10年,一般家庭用户的硬盘容量在160GB左右,而现在基本在1TB左右,但在当时来讲,160GB完全可以满足用户所有的容量需求甚至戳戳有余,而现在1TB却真的无法保障用户从装机开始的一系列容量需求。笔者无法参考消费级的容量需求,但通过相关数据能够了解到,国内的中小企业平均每天要更新至少145GB的新数据,这样的数据每年都在以倍数递增
企业每日的新增数据量
也由此能够,容量技术在10年时间提高了7倍,但用户对于数据的需求远远不止7倍。目前的电影、游戏、应用程序的多样性在倍增,用户对于容量需求也越来越多样性,所以在当下的环境中,2TB也许才刚刚是一台家用电脑应该去配置的容量。
价格权衡容量性价比
目前1TB机械硬盘的价格维持在435元左右,2TB则需要580元,很多人都是在购买完硬盘之后发现自己的容量并不够用,从而导致继续去购买硬盘,这也让硬盘产品成为了目前硬件中最易更新换代的,笔者相信未来的装机市场,每个用户对于新硬盘的需求丝毫不会降低,起步的购买容量也会想更大发展。
单单这一点,就是SSD和机械硬盘无法比拟的。
更大容量产品的到来
在去年年,机械硬盘行业第一个关键词是:单碟1TB,那么第二个关键词一定是4TB硬盘。
在2011年12月底时,日立硬盘就爆出了其第一款4TB(5碟装)硬盘已经发布,日立表示,全新的Ultrastar 7K4000使用了新一代的512e Advanced Format先进格式4KB扇区技术,另有多项企业级存储技术,既可为传统企业提供高密度、高性能、低成本的存储方案,也能满足注重存储密度、单位容量能耗和成本的云计算、互联网市场的爆炸性数据存储需求。
日立Ultrastar 7K40004TB硬盘在日本发售要早于国内4个月
在2013年,4TB产品会迅速普及到高端用户群众,取代之前3TB的地位,而往往追求这种容量的朋友是应用于仓库盘使用,配合固态硬盘作为系统盘,效果非常理想。
3安全性:数据增大背后的压力
正因为数据量越来越大,在安全保障上的必要性应该更高。但事实上能够看到,十年的时间,机械硬盘在安全措施方面没有更为突出的进步,如果曾经损坏一块硬盘你丢失30GB的必要数据,那现在呢?这真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因硬盘造成的企业年损失
但恰恰同时,目前中国无论是普通消费者还是企业用户,对于数据安全的关注读和预算仅有13%。以当前的1TB硬盘为例,650元的价格,只有13%的用户愿意为其做安全备份或其他数据安全保证投入。
作为硬盘的技术厂方或者目前现有的技术条件,中国的数据恢复技能也没有一个较为正规的平台,专业的技术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做为普通用户,如果我们的硬盘出现问题,走访卖场去寻找私人的数据恢复,我们又何妨不担心其他的背后隐患呢。
实际售后:从质保期到返修再到换新
一个新产品从技术厂方发出,再到代理方,由其在批量发售到经销方手中,进行最后与消费者一对一的交流。很多用户购买硬盘时候没有更多的考虑到售后的问题,谁也不希望自己所选的商品有什么出入,而一旦使用中出现故障,麻烦随之而来.
硬盘在质保期内损坏,究竟是否需要厂家对硬盘数据负责,各方都有道理。作为消费者的一方,硬盘本身就是一个最基本的存储工具,其责任同样也是保留住与用户最密切的数据,硬盘有价数据无价,绝大多数人面对产品瘫痪时所心疼的第一目标肯定是其里面宝贵的数据。
作为技术厂方,如果承诺保修范围内可以进行数据恢复的条件,想必比只从简单的硬盘价格上会在提高一个档次。就像前文说到的其将消耗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而且一旦用户的数据出现泄漏,相比品牌名下承担的不只是产品优劣的问题了,随着而来的新闻就会关联到法律隐私等和产品无关的话题上,麻烦重重。
面对换新,用户可能纠结于什么是良品。单单的一个字差距还是很大的,如果说当你得到新的硬盘,发现其使用时间已经达到几百甚至上千小时时,你会有何感想。所以不得不说,目前硬盘的售后服务,虽然做到了及时出现及时解决,但其中的一些弊端难免受到一部分消费者的反对。
4SSD难言:靠性能却还被限制上限?
关注高端固态硬盘市场的朋友一定非常清楚目前SSD在性能上的定位分级,新一代的产品在读写性能上几乎已经达到了饱和的数值,厂商对于技术的开发也开始局限于在随机读写性能上的加强,或者对于原材料的提升而实现新突破,但被挟持在SATA3接口下的SSD何时能够突破这种限制呢?
固态硬盘已经卡在SATA3接口上限的速率
不久前最新的SATA接口终于出台,这对于2013年的硬件市场的影响力是十分巨大,也许下一代的主板上还无法提供新的标准,但制定结果的出现,也让人们开始了各种的遐想和揣测。
第一受益
那就是我们今天内容的主角固态硬盘,在接口上的改善对于SSD的极限速度产生无限的遐想,但只有一种可能我们还不知道。如果性能再次翻倍对于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更快的反应还是满足人们对于存储设备的更高需求。
揣测:在用户并不理解更快性能以为着什么的同时,当前的传输到底是否满足了用户的需要?
第二受益
排在第二位的应该会是笔记本平台,在SATA3的设计上,笔记本平台的普及速度实在是过于缓慢,而在SATA3的条件下,本盘也并没有提供更多的性能。如果在接口上再次变化,笔记本平台有可能会直接普及SSD或者被已经开始使用SSD超级本所淘汰,上升到新的高度。
揣测:接口发生变化,可机械硬盘技术跟不上速度,结局还是给SSD让路。
第三受益
是传统的DIY行业。SATA接口的改变大大提高了整体平台的运作能力,SATA2到SATA3仅仅是速率翻倍,而目前SATA官方组织制定全新的SATA Express接口规范,新的SATA Express接口的传输速度能够达到800MB/s-1.6GB/s左右,
为了保持向下兼容性,全新的SATA Express预计在接口方面不会有什么变化,能够兼容目前的SATA设备,但内部信道方面肯定会借助PCI-E通道已达到更快的传输速度。
SATA接口虽然不是主板中最重要的接口设备,但其却影响了从上到下各个位置的发挥关联,如今又盖到固态硬盘瓶颈的问题上,我们不难通过文章多角度中去看这些问题。
虽然对于我们的使用影响不大,但在这些知识面拿来之后,大家是不是也都有了自己对于固体硬盘目前停步的想法?如果真的只依靠IOPS的提升来做为发展,那也许对于目前的消费市场而言还是不够的。
5兼容性:仍然是固态硬盘存在难题
其实目前固态硬盘很大一部分出货量在笔记本平台上,但恰恰最初固态硬盘却险些折腰在这部分市场中,兼容性差,这也是第一批固态硬盘用户遇到的问题。
目前像很多用户熟知的美光M4和三星830系列都曾经出现过与笔记本不兼容的问题,虽然固件更新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但不得不承认目前固态硬盘依然会在兼容性上出现一些难题。
兼容也是瓶颈?
其实固态硬盘与笔记本电脑出现的问题应该是来源于主控控制器与系统的协作,而目前市场中大量只搭配了SATA2接口的笔记本电脑是问题的核心,所以导致现在很多用户担心这个问题而开始选用mSATA固态硬盘,这也算是一种被迫选择。
很多品牌的笔记本电脑都想对应的出现过兼容问题
其实如果笔记本电脑配置了SATA3接口,兼容性的问题还是很少出现的,但也可能集中在一些把光驱位改成固态硬盘盘位而出现的问题,
兼容性问题特点:
1、某些从休眠唤醒的过程中的蓝屏和顿卡的问题。
2、某些外置移动硬盘盒的兼容性问题。
3、解决了与某些笔记本的兼容性问题。
4、SPOR的稳定性,异常掉电管理。
笔记本平台需要以更快的速度提高SATA接口的普及力度才能够更适应目前的2.5吋固态硬盘产品,但实际上厂商在2013年大力度的推广mSATA产品也是考虑到了目前笔记本电脑的工作环境,如果你无法购买大容量的SSD来置换本盘,那么价格相当的mSATA固态硬盘解决了本页中的所有问题。
mSATA方案正在被厂商大力推广来解决一些目前2.5吋SSD的问题
兼容性在固态硬盘产品上更为广义,从SATA2接口全面过度到SATA3上,市场也需要有同步的速度才能够完成全部的过度,笔记本用户依然是固态硬盘的主力消费群体,所以无论选择mSATA还是2.5吋固态硬盘,用户的初衷都是相同的,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出牌而已。
6总结:技术带来更多的只是方向
今天的内容中对于机械硬盘容量的分析以及关于接口对固态硬盘造成的一些影响,虽然并不是真正影响我们的方面,但拿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也是对我们目前的使用有所帮助,如果你认为1TB并不适合自己,文章中也为你提供了更多选购2TB硬盘的思路。
而固态硬盘方面在2012年面临最大的考验就是如何在SATA3接口条件下开创更高的技术突破,而不是仅仅在随机读取上增加,厂商除了拼用料,更应该在主控等环节做更多的功夫。
固态硬盘的更多技术问题仍然之多关注,缓存、主控算法等等
改善容量新技术的设想
近日有消息称一种全新的排列技术能够为机械硬盘带来更高的容量和寿命,但想想看,我们每天看到的新闻技术又有多少能够实现出来呢?想目前单碟1TB从开发、试验、发布,远水解决不了仅渴。
据说这种新技术可以让硬盘存储密度提升五倍并且增加4-5年的寿命。简单来说,新技术采用一种异量分子聚合物。当处于一个放置“标记物”的表面时,这种聚合物可以自动形成某种样式的墙,并且让磁点以比现有硬盘更加紧密的方式排列,研究人员也表示,这种技术能不能很好的应用到消费级硬盘上并且实现量产,依然是个难题。
总结
无论我们在前面看到的关于SATA新标准的设定,还是上面关于机械硬盘增容技术的设想,这些问题都不会在短期内进入我们的视野。这些压力也只能通过其他方法来改善,选择更大的机械硬盘付出更高的预算,以及等待高端固态硬盘的价格润滑。
7金胜维Challenger M5000s详细参数
笔者在周末时想下载一些老电影怀旧,但发现目前一些高清电影的容量实在是不敢恭维,一部2个半小时的影片容量能够超过50GB的容量,一张1TB的硬盘仅仅能放下20部电影?这样的容量消耗有些吃不消。
孙玉亮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