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SATA固态硬盘的琐事一二
固态硬盘的普及速度超过消费者对于其的期盼,谁也想不到仅仅半年的时候内,它从价格的角度彻底征服了用户的内心。当SSD逐渐进入到你的主机时,更多的产品线也开始延续使用有固态硬盘的轻、小、快引发的存储热潮,mSATA,无论你是否了解,但它的确离你已经不远了。
mSATA固态硬盘目前被熟知的程度并不算高,因为笔者认为SSD在当前也仍然属于普及的行列之中,而前者被开发改良应用到更多的产品线上,也许你已经拥有了一款配置mSATA固态硬盘的电子设备,可能仍然不知道帮你存储数据的就是这么一个不足烟盒一半大小的小板子。mSATA是被时代进步略带强制性的进入了市场,略带强制性的应用到了产品中,而我们今天就不要强制性的去了解它了,为何难被熟知?其究竟又有何用户,我们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下。
有没有优点?mSATA固态硬盘的琐事一二
mSATA固态硬盘正是因为超级本电脑的出现,被英特尔所提出的全新接口标准,能够运用SSD本身的高效特性为迷你电子设备提供更多的速度保障,那么这么一块小小的PCB板将承载120GB甚至更大的容量。
反映到超级本必然也反映到了笔记本电脑身上,关于笔记本硬盘的窘境相信每一个用户都能够深切的感受到。发热、性能以及重量,均能够被一块小小的mSATA固态硬盘所改变。所以从诞生到应用,它看起来似乎非常的顺利也非常的应景,但恰恰其出世至今,仍然无法得到重视,其背后的琐事成为了阻碍发展的原因,但究竟优点掩盖缺点,还是终究无法深得人心呢,我们今天的内容将详细讨论。
2琐事一:还未普及就被淘汰?
mSATA接口其实我们并不陌生,之前很多移动硬盘和外置硬盘箱提供的都是此类接口的传输方式,但主板外置接口的最大传输速度只支持到1.5Gbps,但依然比USB2.0而言传输能力更强,曾经的应用并没有过渡到真正的内置存储设备上来,技术在等待发展。
mSATA接口
从mSATA接口道mSATA固态硬盘的转变是非常明显的,Intel为其打开的市场空间让其一步登空,但也可以让其未普及先淘汰。
曾经为了降低超极本的厚度,Intel大力推广mSATA接口来配备SSD,但超极本很难说成功了,因此mSATA接口也跟着就失败了,Intel又将目光瞄向了速度更快的PCI-E接口。
在旧金山的IDF上,Intel在一篇报告中称目前的mSATA接口已经很难满足发展需求了,他们将在2014年大力推广PCI-E接口的SSD,从而进一步降低超极本的厚度并提升SSD的传输速度。Intel首席工程师Amber Huffman甚至声称:“mSATA在超级本上已经死了”。
1.mSATA的出现
最早Intel推广这个接口的时候是希望让更高性能更小体积的固态硬盘能够彻底普及到便携电脑的主板上。的确,mSATA能够让超级本顺利上市,能够帮助很多笔记本厂商来宣传在自己的电脑,但恰恰是准备并不充分,导致至今市场理解不够,哪怕Intel自己不反悔,mSATA失败的时间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2.mSATA的普及
这一点是最严重的,首先mSATA只能够为笔记本电脑提供SATA2.0的速率,其次,对于台式机用户来说,虽然很多主板产品已经搭配了该接口,但对于主机用户来讲,我到底为什么要买mSATA呢?这让人想不到任何的优势。比2.5吋固态硬盘更贵,性能更差,如果抛离掉台式机用户,便携电脑在不给予支持,普及毫无亮点可言。
3.mSATA的对比
Intel提出要拿出PCI-e取代mSATA,大家应该都是知道PCI-e已经在企业级产品上使用了多年,那些关于高达2GB/s的产品性能都取决于该接口。但为何这么多年其还是没有走进消费级产品上呢?那么Intel宁愿使用PCI-e,也要放弃mSATA的推广,其实已经能够说明问题了。接口产品目前限制的不单单是传输速率的问题,其更大的影响到未来电子产品的发展,iPhone5出现的全新8针Dock接口就是个例子。
小结:从三点方向我们能够看到mSATA接口在改变存储设备的同时也受到一些问题的困扰,阻碍前进最大的问题就是厂商方面的支持。目前市场中能够看到的mSATA固态硬盘种类并不多,远不足2.5吋SSD的3分之一。
3琐事二:和2.5吋SSD对比优势何在
如果你是一个台式机电脑使用者,如果你是一个有过固态硬盘使用经历的朋友,直接来对比,又如何能看到mSATA的优势呢?当然这也要从产品的发展来说起。
mSATA不单单帮你省去硬盘位
当mSATA接口正式进入到主板功能以后,笔记本平台的配置该接口才真正体现出了产品应用的优势,相比2.5吋标准固态硬盘,mSATA产品提及更小,功耗更低,且完美支持和本地硬盘的同步工作,优势明显。
而超级本的出现,算是正式将固态硬盘做为标配存储产品,同时受到体积大小的闲置,mSATA产品是唯一能够适应超级本环境的存储硬盘,容量大,体积小,性能强,从任何角度都将是超级本首选且唯一能够选择的介质。
mSATA的一步步攀升至今,从性能及应用性双向角度逐渐融合到周边硬件中,其日后有可能成为相机,打印机甚至手机的存储介质,但目前的市场仍然受到很大的阻碍,价格,硬件支持,厂商以及消费者的理解,普及需要时间。
4琐事三:笔记本电脑只支持SATA2
和标准2.5吋固态硬盘一样,目前的应用在笔记本电脑上绝大对数仍然属于SATA2速率标准。一方面用户使用笔记本电脑的更新换代频率并不高,二来目前的SATA3接口产品售价也较贵,无法顺利帮助产品普及,无论你后期升级与否,SATA2的速率难免有些让人不如意。
所以我们今天也特地准备出一款mSATA固态硬盘产品来看看其最佳的性能发挥以及在台式机电脑上的应用方法。对于产品并不熟悉的朋友,在测试中我们将进一步的阐述相关的知识以及利弊点。
选测产品介绍:金速KF1310 mSATA固态硬盘
金速KF1310MCF mSATA(SATA3.0) 60GB 固态硬盘
金速mSATA(SATA3.0) 60GB 固态硬盘属于KF1310MCF系列,它采用SandForce SF-2281主控和英特尔A级16GB闪存芯片,使用SATA3.0 6Gbps接口,支持NCQ、TRIM指令,支持128位的数据加密。
金速KF1310MCF mSATA(SATA3.0) 60GB 固态硬盘
金速mSATA(SATA3.0) 60GB 固态硬盘的尺寸大小为51mm×32mm×4mm,显得相当小巧。它主要面向mSATA接口的特殊用户,比如平板电脑、小尺寸高档笔记本、带mSATA接口的Z68/Z77/H77主板等等。由于接口较为特殊,这款固态硬盘是裸盘,否则其盘体安装上围壳,将无法在mSATA底座上安装。
这款固态硬盘可以安装在mSATA转SATA接口的2.5英寸转换支架,架接在笔记本或者台式机上使用。我们使用金速原产的mSATA转SATA接口的2.5英寸固定支架进行相关测试。
小结:mSATA产品在主控和颗粒方面和标准的2.5吋固态硬盘并没有太多变化,Sandforce SF-2281同样是该产品线上的主力主控。关于转接支架的介绍,我们在下文中也将为您解答。
5实测体验:台式电脑SATA3更有效
如果你的笔记本电脑拥有mSATA插槽,便可以直接使用,同理,如果你的台式机主板上有用mSATA位的话同样可以直接插上使用,并且拥有更好的SATA3.0速率。
注:笔记本平台的SATA2速率上限为300MB/s,相对于SATA3接口而言有着成倍的数据落差。我们下面的测试也主要是针对台式机的应用,笔记本的相关数据读者朋友可以借鉴参考。
主板上配置mSATA卡槽
针对很多老平台,主板上并没有配置mSATA位,我们则需要通过转接架使其成为标准的2.5吋固态硬盘后继续使用,相关的操作方法同我们使用其他硬盘的方法相同。
我们下面也在最新的主板上对产品做了简单测试,这样的数据肯定要不在笔记本平台上更优秀,产品的SATA3接口特性也能够体现出来:
在HD Tune读写速度测试中,金速mSATA(SATA3.0) 60GB 固态硬盘的最高读取速度为396.4MB/秒,最高写入速度为389.6MB/秒。平均读取速度为369.4MB/秒,平均写入速度为345.3MB/秒。
当金速mSATA(SATA3.0) 60GB 固态硬盘拷贝单个大容量文件时,实际传输速度达到65.98MB/秒,用时166.82秒。而应对大量零散文件时,实际传输速度达到60.92MB/秒,拷贝用时59.44秒。
小结:通过简单测试我们能够看到。mSATA固态硬盘相比2.5吋标准SSD有一些细微的差距,但在写入速度方面同样表现是非优秀,相比笔记本电脑来讲。这样的写入速度是质的提升,就算在SATA2接口下,这样的成绩同样能够体现出来。
6总结:还是回头谈谈固态硬盘吧
总结
的确,mSATA进入市场是想让全新的迷你存储设备融入到这个时代中,也许会用力不稳,想单纯依靠超级本奋起,却没有想过超级本目前仍是自身难保的位置。如有一日Intel又有了新的政策,把PCI-e拿出来把mSATA这个还为兴起就要被扼杀的新生代消灭掉。
mSATA固态硬盘是应顺着整个闪存存储产业线而崛起,配合超级本的新型产品希望登上更高的舞台。我们的评测文章也尽量希望产品能够服务到更多的消费者,但依然无法忽视其存在的问题。
用一直没有流入消费级的PCI-e取代mSATA会成功么
一:价格高
目前mSATA固态硬盘的价格高于普通固态硬盘20%左右,同样对于台式机用户来讲没有起到更多优势的体现。而新一代主板方面配置mSATA接口虽然是鼓励消费者去选择它,但随着水涨船高的市场,其真正的普及仍需要媒体以及用户的支持。
二:兼容性
在2.5吋固态硬盘之后,mSATA成为了消费者全新的选择类型,体积更小更轻的优势要比应用在台式机上更为明显。但笔记本电脑的普及速度显然没有台式机快,而老设备又没有提供mSATA接口,两难的境地依然需要时间推移。
三:优势性
价格更高,同时意味着需要看到更多优势,但明显目前mSATA没有足够的立足点。如果两者换位,mSATA拥有普通固态硬盘的价格看似更为理想一些,可惜不是。
总结
我们最终的问题仍要回到固态硬盘的身上,虽然价格慢慢下滑加快了普及速度,但对于50%以上的普通家庭消费者而言,存储产品的2大特点依然没被覆盖到:大容量,低价格。
mSATA做为延续产品,指向性的针对移动PC设备,前景的确很广,或许未来能够应用到平板电脑或者手机上去使用,这都是非常有可能的。但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支持度如何仍然要看SSD全线的走向,厂商的标配普及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够得到用户的认可,真正落实到基层用户身上。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