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6GB更合胃口 价格不再高不可攀
在即将过去的2014年里,DIY市场似乎并没有要死灰复燃的踪迹。反观新崛起的SSD则给整体DIY带来了不少生机。如果2014年之前的SSD市场还只是初春的表现,有一丝冷意。那么2014年开始,消费者可能已经感觉到了入夏的感觉,无论是关注度还是销量都有很大的增长。
SSD的销量上涨势头虽然猛,但绝大部分都是被64、128GB所占据,256GB的价格逐渐走低,也增加了这个容量的竞争力。不同消费者购买所考虑的首要因素不同,有人考虑价格、有人考虑品牌、也有人考虑性能。所以赶在2015年以前,赶在您入手256GB SSD之前,我们来聊一聊下边这21款256GB SSD。
选择产品有门道 21款256GB SSD年度横评
在256GB这个容量级别中,差价实在有些大,没去有些便宜的已经卖到500多元,而高端的需要在前边加上一位数,贵出一倍不止,对于消费者而言也会产生不小的困惑。贵的东西是好,但是不是谁都有必要为此买单,就不见得了。
1、旗舰级256GB SSD
SATA3.0的6Gbps似乎限制了高端产品的性能发挥,但仅仅体现在最大读写速度上,什么样的用户才需要那么高的读写速度?想必少之又少。即使是有,消费级产品早已不如他们的法眼了。
型号 | 主控 | 颗粒 | 零售价 |
三星850PRO 256GB | Samsung MEX | 三星3D V-NAND MLC | 1499 |
闪迪至尊超极速240GB | Marvell 88SS9187 | 闪迪19nm MLC | 1399 |
海盗船Neutron GTX 240GB | LAMD LM878800AA | 东芝19nm MLC | 1299 |
浦科特M6PRO 256GB | Marvell 88SS9187 | 东芝A19nm MLC | 1199 |
英睿达M550 256GB | Marvell 88SS9189 | 美光20nm MLC | 1099 |
OCZ Vector150 240GB | Barefoot3 M00 | 东芝19nm MLC | 1099 |
2、中高端256GB SSD
中高端SSD比起高端产品适应人群更广泛,大多数产品都集合了品牌、规格和性能的综合优势,比起高端产品定位低,性能略逊的同时省去了不少开销,是当前的主流之选。
型号 | 主控 | 颗粒 | 零售价 |
OCZ Vertex460 240GB | Barefoot3 M10 | 东芝19nm MLC | 999 |
浦科特M6s 256GB | Marvell 88SS9188 | 东芝A19nm MLC | 899 |
Samsung MEX | 三星19nm TLC | 849 | |
创见370 256GB | Transcend TS6500 | 美光20nm MLC | 799 |
FengLei H8066 240GB | SM2246EN | 东芝19nm MLC | 749 |
英睿达MX100 256GB | Marvell 88SS9189 | 美光16nm MLC | 739 |
闪迪至尊高速II 240GB | Marvell 88SS9190 | 闪迪19nm TLC | 739 |
3、入门级256GB SSD
选购入门级产品的用户往往预算紧张,不得不在性能和品牌上做一些让步,但随着256GB容量的竞争进入白热化,不少一线品牌都打出了旗下的入门产品,想来这块利润不高,但销量不小的市场争夺一块肥肉。
型号 | 主控 | 颗粒 | 零售价 |
PHISON PS3108 | 东芝19nm MLC | 699 | |
创见340 256GB | JMF667H | 美光20nm MLC | 669 |
OCZ ARC100 240GB | Barefoot3 M10 | 东芝19nm MLC | 649 |
JMF667H | 美光20nm MLC | 629 | |
金泰克S400 240GB | SM2246EN | 英特尔20nm MLC | 599 |
金速F9 256GB | JMF667H | 美光20nm MLC | 579 |
创久天璇G1 256GB | SM2246EN | 英特尔20nm MLC | 549 |
光威战将WAR 240GB | JMF667H | 英特尔20nm MLC | 539 |
购买SSD,闪存依然是消费者最关心的规格部分,目前市场的SSD,闪存主要来自于东芝、镁光两家厂商,而闪迪和三星颗粒几乎是不外供。所以,今天这批测试产品中,除了三星、英睿达和闪迪使用了自家颗粒,其它产品的颗粒供应依然有依赖性,当然OCZ也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它已经成为了东芝的全资子公司了。
2JMF引领性价比 3D闪存开启叠加模式
主控芯片对SSD的性能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SF2281主控的隐退,主控市场的供应链也随之缩紧。Marvell的审核制度让下游厂商基本无缘马牌主控,在加上Indilinx、Samsung主控的独占,能被小厂采用的主控屈指可数。
但也给了这些来自台湾主控厂商一个表演的舞台,比如JMicron的JMF667H、慧荣的SM2246EN和群联的PS3108主控,都一度成为高性价比产品的最爱。
★年度最受欢迎的主控
特点:性价比高
JMF667H主控
JMF667H现在看来是去年的产物,它基于32bit ARM9处理器,强悍的性能让它在今年的入门市场着实的火了一把,但高端市场明显不是它的天下。影驰旗下的高端黑将也采用了这款主控,最终难以用性能与各大品牌旗舰一拼高下,不得不放下身段,在中端市场挣得一席之地。
★年度亮点NAND
特点:3D叠加,将NAND容量推向新高度
三星3D V-NAND颗粒
3D V-NAND于今年夏天推出,现在仅仅是三星850PRO在采用,而且价格不菲。但它开辟了NAND的新篇章,未来将会让NAND容量上有更高的突破,且不以牺牲P/E为代价。集各种优点于一身,就是价格目前还是短板。
年内亮点产品着实不少,JMF667H和3D V-NAND也并非最优秀,但确实为SSD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下面即将进入的测试环节,我们抛去价格因素,仅是性能的比拼。如果要看性价比,也许最后的总结您将找到心仪的产品。
3ATTO压缩数据/读写速度对比
横评如同考试,对比总有高低排名,即使排名靠后的旗舰级256GB SSD,亦虽败犹荣,下页将开始性能对比:
■ATTO压缩数据/读写速度对比
ATTO Disk Benchmark是一款优秀且免费的磁盘基准测试软件,支持对稳定性/突发性传输速率进行读写测试,适用于常规硬盘、RAID、USB闪存盘、移动存储卡等产品的读写性能测试。
ATTO 队列深度4测试(范例)
ATTO属于压缩数据测试软件,一款SSD的数据处理属性,是由它的主控所决定。例如上图的宇瞻AS510S 256GB SSD,它的压缩读取速度为555.3MB/秒;压缩写入速度为533.3MB/秒。
在这21款SSD当中,仅仅有宇瞻AS510S 256GB SSD一款产品采用了压缩型主控,所以在众多入门产品中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在高端产品线上,OCZ Vector150和三星850PRO表现也非常抢眼,均衡、高速的读写能力虽然有微弱差距,但咬的很紧。
编辑点评:从ATTO的测试成绩中可以看见,OCZ、闪迪和三星虽然采用了非压缩型主控,它们均有多款产品参测,但其产品的表现均相当不错。当然,这仅仅是个开始,后面还有更好看的。
4CDM非压缩/顺序读写速度对比
■非压缩/顺序读写速度对比
CrystalDiskMark读写速度测试倾向于非压缩算法,因此它的持续读写速度更具有性能鉴别意义。非压缩算法SSD具备不掉速的特性,它们的持续读写速度和最大读写速度差距不大。
CrystalDiskMark测试(范例)
从CrystalDiskMark测试看,三星850PRO 256GB SSD的顺序读取速度达到554.4MB/s,顺序写入速度为525.3MB/s。
从CrystalDiskMark顺序读写速度来看,中端产品和入门产品之间的性能差距极小,部分入门型号的表现甚至超过中端。以入门级三甲为例,虽然最大读取速度并不好看,但读写更加均衡,平均读写速度均超过400MB/s,“一点也不符合”印象中入门产品应有的性能。
编辑点评:成绩一目了然,排在最后的高端性能不如中端、排在靠后的中端性能不如入门。这样复杂的情形确实难倒了不少打算购买SSD的消费者,测试成绩只是产品一方面的反应。品牌、售后等因素也应纳入消费者考量范围。
5AS SSD随机读/写能力 IOPS值对比
■AS SSD I/O接口吞吐量对比
AS SSD Benchmark是一个专门为SSD测试而设计的标准检测程序,因为它提供了很大的可定制性。
它的成绩显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MB/秒的形式,另一种是IOPS形式。本次测试主要使用这款软件的IOPS随机读写功能,测试4K-64Thrd多任务随机读/写 IOPS值。
随机读写性能 单位IOPS(范例)
在4KB文件存取方面,OCZ Vector150 240GB SSD的多线程随机读取/写入4KB文件的IOPS值为92494和84258。
在旗舰级产品当中,前边四名的差距微乎其微,总差距值不超过1万,也是在这里。旗舰级产品再次证明了自己绝对的领先优势,相比中高端和入门级产品,都有着较大幅度的领先优势。
中端256GB SSD当中,浦科特M6S和OCZ Vertex460有着一定的领先优势,第三名的英睿达MX100也不错,从FengLei H8066开始,成绩下滑幅度越来越大。
入门级的OCZ ARC100当仁不让成为了本组的首位,虽然之前的读写速度测试中,均被死死的限制在500MB/s以下,但这次IOPS测试的表现依然很稳定,均值超过7.5万,相当稳定。
编辑点评:在随机读写IOPS对比当中,新锐256GB SSD在各自级别领域均有突出表现,将去年的老款产品大幅度超越。中高端256GB SSD经过这一轮淘汰,仅剩OCZ Vertex460、浦科特M6S接近旗舰级256GB SSD的随机读写性能。入门级的几款新品,性能让人惊叹,创久天璇H1、光威战将WAR和OCZ ARC100的读写平均IOPS均突破7万大关。
6PCMark8硬盘综合得分对比
■PCMark8硬盘模拟得分对比
PCMark8是全面系统且专业的测试方式,为用户的PC进行性能评定。它对于操作系统的要求至少是Win7,当然作为专为Win8量身定制的软件,对于Win8的支持则是最完美的。诸如Vista及WinXP是完全无法运行该软件的。
PCMark8
PCMark8内置了多个测试项目,其中Storage测试项目针对硬盘性能做出评定,包括两款游戏以及各种办公应用测试。分别为《魔兽世界》和《战地3》的游戏载入测试,Photoshop,Adobe InDesign,Adobe After Effects,Adobe lllustrator,微软Office Word、Office Excel以及Office PowerPoint等十项测试。
英睿达M550 256GB SSD的硬盘得分为4972,其硬盘带宽为261.87MB/秒。它处于什么样的PCMark8得分水平,我们通过对比分析:
到了PCMark8硬盘得分大考,如果说之前的测试我们只是片面的测试了SSD的读写成绩,而这一次就是最权威,最综合的性能评定了。还有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别被他们看似相近的得分所迷惑,其实相差10分就如隔百里了。
旗舰级:
三星850PRO凭借着优异的表现当之无愧的获得了第一,浦科特M6PRO、OCZ Vector150、英睿达M550得分仅在4970多,与首名差距10多分,在PCMark8得分来看,这个差距不算小。
中高端:
与旗舰级256GB SSD的PCMark8表现基本处以同一水平。其中三星840EVO得分达到4980,列整体成绩第二名,也多少挽回了一些在IOPS不尽如人意的表现。之前一直表现良好的浦科特M6s这次完败,断送了大好前程。
入门级
入门级256GB SSD在PCMark8测试中回归了本质,应有的性能得以体现,与中高端和旗舰产品存在不小的差异。当然也会有亮点产品出现,比如金速F9的表现在这一项测试中就超越了浦科特M6s。
编辑点评:PCMark8的得分还是很权威的,其整个测试过程超过1小时,测试项目之多,绝对具有说服力。三星850PRO虽然一举夺得桂冠,但比起上一代旗舰840PRO,它的分值还是低了。
7入门级256GB SSD性能三甲
简单挑选:入门级256GB SSD性能三甲
OCZ ARC100 240GB SSD
降价后的ARC100 240GB SSD性价比飙升,并且在本次测试中的成绩相当不错,除了读写速度限制在500MB/s以下,售价649元的它真是找不出任何缺点。
创久天璇G1 256GB SSD是最近刚刚上市的一款产品,按价格我们把它分在了入门产品,但其优异的表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作为中国航天合作品牌,品控上绝对不敢怠慢。
光威战将WAR 240GB SSD
光威战将WAR 240GB SSD也是下半年崛起的新力量,它采用JMF667H主控搭配东芝19nm MLC颗粒,性能表现均衡,价格又十分诱人,是入门市场中一个很有竞争力的产品。
8中高端256GB SSD性价比三强
中流砥柱:中高端256GB SSD性价比三强
浦科特M6s 256GB SSD
浦科特M6s 256GB SSD作为中高端产品中推荐力度最高的一点也不过分。全面升级的规格、良好的市场口碑、合理的价格和优质的售后服务都增加了这款产品的竞争砝码。
三星840EVO 250GB SSD虽然略显老态,但综合素质依然出色,更难得可贵的是长期以来口碑良好,返修率极低,能够给用带来稳定、高效的使用感受。
英睿达MX100 256GB SSD价格便宜量又足,性能虽然中规中矩,但背后有美光的支撑,价格也明显占优。让一些比较看中品牌的用户有了一个质优价廉的选择。
9旗舰级256GB SSD性能品控都重要
只谈性能:旗舰级256GB SSD用性能说话
三星850PRO 256GB SSD
今年夏天三星推出的85OPRO拥有最快的读写速度、最强的读写IOPS值、最高的PCMark8硬盘得分,以及3D闪存等特性,作为256GB SATA3.0 SSD的至尊王者,实至名归。
OCZ Vector150 240GB SSD
OCZ Vector150 240GB SSD凭借东芝19nm闪存的性能优势,获得了9万级别的读取IOPS、8万级别的写入IOPS,以及4970分级别的PCMark8硬盘得分,当之无愧的座了第二把交椅。
英睿达M550 256GB SSD一改M500的短板,再次让美光尝试到性能强者的味道。只用性能看待这款M550显然不够公平,它还有着仅次于企业级产品的品控,在极强性能的同时稳定性同样是值得注重的地方。
10评测总结及测试平台介绍
全文总结:
2014年的固态硬盘发展势头很猛,SATA不在独大,M.2接口强势崛起,但紧贴主板也让它高热量的弊端显露无疑,且价格高、带接口的主板少等因素一直阻碍着它的普及。mSATA也是年初一阵火,随后就降温了,今年只有SATA3.0才是真爱。
也碍于SATA3.0接口的限制,高端产品性能止步于此,入门及终端产品使劲追赶,使得性能上的差距越来越小,而实际使用中则是难以体现。可能有人会质疑,既然性能看齐了,那中高端和旗舰还有存在的意义吗?答案是当然有,有实力的厂商都会推出旗下的旗舰产品,不为热销,只为征名。当然作为旗舰还得有优秀的品控,如果这点做不到,叫“旗舰”也会心虚。
品牌效应对于消费者也有很大的诱导作用,比如三星和金士顿就是很好的例子,据悉这两家厂商年出货量占市场总量的“一大半”,如果说三星有自己的颗粒、主控、缓存甚至是生产线。那么金士顿就是品牌足够响亮了。
今年的闪存制程虽然没有提升(仅美光16nm在英睿达MX100系列上使用),但新的技术不断涌现,一个是三星的3D V-NAND应用到消费级产品中,另一个则是闪迪19nm TLC进入消费级市场,同样是大厂,闪迪从来不忌讳产品采用了TCL颗粒,而不像某厂,一定读作3bit MLC。
工艺制程上,明年将迎来一次大跃进,东芝15nm、镁光16nm将会大范围使用,随之而来的就是P/E可能再次打折,其实不必理会,越是跟P/E较真的消费者越是应该了解下自己是否真的用得完。
虽然SATA3.0的速率已经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用户的使用需求,但这样一直止步不前是一定会被超越的,虽然M.2存在种种弊端,但比起一个不上劲的接口而言,取代只是时间问题,也希望主导SATA标准组织能够重视。将廉价、民用、兼容性强的SATA给予新的生机。
测试平台介绍:
测 试 平 台 介 绍 | |
中央处理器 | |
四核/100Mhz*44/6MB共享L3缓存 | |
内存 | 海盗船统治者8GB 2400*2 |
8GB/DDR 3 2400/CL11/单根 | |
主板 | 技嘉Z97X-UD5H |
Intel Z77 Chipset/LGA1150 | |
显卡 | 影驰GTX 760 HOF |
GK 104/核心:1100MHz/显存:6008/GDDR5 | |
系统硬盘 | 闪迪至尊超极速480GB固态硬盘 |
Marvell 88SS9187/SATA3.0/120GB NTFS系统分区 | |
电源 | 航嘉多核R85 |
ATX12V 2.31规范/额定400W |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