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担忧固态硬盘的写入寿命,所以笔者也通过文章开头提到的20M网速来简单分析一张64GB容量的固态硬盘被下载所搞报废要花掉的时间。
十六小时不间断下载
2MB/S的速度下载一部高清电影(10GB),由于硬盘的空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必须当在硬盘容量饱和时删除掉已经下载完毕电影继续使用容量;每天在线16个小时可以下载8-10部电影,写入100GB的容量。以我们前文中看到的美光M4为例,170TB的报废指标,我们需要花费1700天才能够达到上限容量…
粗粗一算也可以看到,一张固态硬盘想通过下载来使其报废至少需要4年的时间,而以目前的技术发展来看,一块固态硬盘在三年的时间里被淘汰掉的可能性远比其报废的可能性要高得多。
早期的英特尔X25-E固态硬盘
三年的时间,英特尔旗下的产品线就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他品牌的产品也在通过提升接口和固件算法来加强产品性能,我们在纠结固态硬盘寿命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接受着新的产品技术。如今600元的价格可以入手一块60GB左右的SSD,可能三年之后我们使用同样的价钱回得到10倍甚至更高容量的产品,先淘汰还是线耗光,答案也很清晰。
寿命背后的更大隐患
很多关于固态硬盘的寿命传言主要还是早期的固件问题,相信目前优秀的一线厂方多多少少都在固件更新上吃过亏。这并不是产品质量本身的问题,SSD通过固件来解决问题依赖性比机械硬盘要大得多,早期很多厂商的固件更新频率非常的快,难免有差强人意的地方,伴随着黑屏,死机,卡顿等现象也是关系到固态硬盘可靠性的导火索之一。
固态硬盘的读取是没有上限的,而每写入一次数据并不代表着损失一次寿命。SSD的最小存取单位为“Page”,一个Page的大小约为4KB,每写入一个Page都要清除之前此位置上的数据,这也是目前其性能瓶颈的主要问题,厂商也在通过固件优化擦写的操作。
SSD由于固态硬盘固件更新而造成的故障多数能够直接使产品报废,国内硬件论坛内讨论最多的也是关于某品牌的产品在固件更新中出现诸多问题的讨论。接触SSD的消费者越来越关注每一次技术厂方的固件优化,却又抱着一种忐忑的心里害怕自己的产品是否可以安全的进行更新,固件门的事件逐渐成为了一种阴影,挥之不去。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