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非常喜欢eSATA接口,因为在USB3.0没来之前,eSATA接口为用户从速率和便携两个角度上都提供了帮助,但奈何无法走向推广普及的道路,其实也是很多人疑惑的地方。
“这板子有eSATA么?这移动硬盘有eSATA么?”这是很多朋友在咨询移动存储设备的时候询问到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已经说明了一点情况:厂商为eSATA投入的力度并不够,导致下层市场,想有却不能有。
如果有相关知识的朋友,说到外置存储设备的接口,大家会不约而同地联想到USB2.0或IEEE1394。尽管这两种接口的数据传输率达到了480Mbps/400Mbps,但它们并不能真正发挥硬盘等设备的最大潜力。这是因为USB2.0或IEEE1394移动硬盘均必须使用桥接芯片,才能实现接口的转换,这种连接方式无疑会大大影响设备的性能,所以在USB3.0出来之前,eSATA成为更多追求高性能用户的选择,它的传输速率是USB2.0的六倍。
大容量NAS服务器及硬盘柜也抛离eSATA开始选择USB3.0
但随着USB3.0接口的普及,eSATA与USB3.0哪个更快呢?其实两者间的差异不是在于速率高低,而是由于eSATA完全用到的是SATA接口技术,直接通过与主板相连进行传输工作,所以在稳定性与兼容性上要优于目前正在普及的USB3.0技术。
危急性
eSATA看起来很美,但其诞生的同时有饱受着双层夹击,下层有USB2.0低价格以及全面普及的威胁,上面又有USB3.0更高的传输及兼容性的压迫,能够在夹缝中求生首先得得到厂商的支持,是愿意为eSATA多开辟出一条产品线?还是静心售后USB3.0的到来?答案自然是后者。
后者就是主板以及笔记本电脑平台的支持,有人做才有人呼应,但做为咱们普通用户的角度来看,eSATA接口的普及并没有得到承上启下的呼应,我做了插槽没人用,我做了接口又没地方插,又何必呢?
直到最后人们对于eSATA的好感仅仅维持在:“嗯,这东西不错,但是有接口么?”话题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强迫性
在普及阶段eSATA对于主板有一定要求,做为从SATA接口衍化过来的接口类型,同样是无法向下兼容也成为了普及的难点之一,虽然至今拥有一部分忠实用户,但受到USB3.0的威胁,生存条件也岌岌可危。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