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说到的,也是必须要说到的就是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Sandforce-SF2281系列主控,它像是固态硬盘主控的代言词,从入门级产品再到高端生产线,Sandforce从SSD最初进入市场开始无时无刻不围绕着各类产品做话题,你可以说它是跑了
目前Sandforce主控可以算是固态硬盘行业内最为常见的主控技术,我们的评测文章中最多的也是该类主控的产品,小到入门级的厂商,大到硬件大佬Intel目前都在延续始终这款主控,但留给很多用户的疑问是:为什么看到Sandforce的数据都是相同的?又该如何挑选Sandforce主控的产品?
如何看待Sandforce主控成绩
SandForce主控制器是目前采用SSD最多的主控,做为第三方主控,很多入门级品牌都选择用其做为自己的核心控制器。SandForce主控制器的优势在于其可以在不经过主机的指令,在后台智能的移动物理地址上的数据到其他位置,来防止读取数据产生的干扰,提升数据的保存期,最佳化数据的垃圾回收效率。同时关注该款主控的朋友都知道,Sandforce采用的压缩算法非常适合一些软件的跑分,也非常不适合软件的测试,这导致了很多用户对于采用该主控的产品没有权衡的余地,究竟该如何看待Sandforce主控固态硬盘呢?
SandForce的内在核心技术DuraClass中的DuraWrite机制,它通过特有的运算方法,来减少闪存内部的写入数据量,如果主机请求需要10GB的写入量,而实际上Sandforce主控只提供了5GB的压缩数据,变向来看,等于提高了一倍的速度。
所以这样的运算方式正好迎合了ATTO测试软件的原理,但在其他软件商,Sandforce主控SSD就表现差强人意,不能说让其在AS SSD中的测试数据翻倍就是正确的数据,但实际上,很多Sandforce主控固态硬盘在测试中的表现也仅有实际速率一半的表现,甚至不足一半。
什么决定了Sandforce产品的性能
关于Sandforce主控固态硬盘的性能考证还是要源于我们在评测文章中对于固态硬盘的拆解分析,主控也许可以比喻为一间120平米的房子,为SSD提供了足够的发挥空间,而真正提升房间内在品质的还是要依靠——闪存颗粒。
我们曾经一直说过一个问题,固态硬盘最大的成本占用是闪存颗粒,而闪存颗粒的分类从之前的SLC到MLC在到现在TLC,由于成本的不同,同时也决定了产品性能的走向,所以在Sandforce主控的影响下,看似简单雷同的数据,其实最终仍然要看实际性能的表现。
1.压缩算法配合异步颗粒达到的出色性能表现。
2.稳定的性能表现,在入门级市场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3.成本低,第三方厂商的大量采购加大了市场占有。
SandForce主控的技术,以耐久度为先,随机性能为辅,它在测试阶段虽然表现并不出色,但实际上它独有的运算方法能够为闪存节约更多的写入量,从而提高使用寿命,所以笔者希望了解到本页内容的朋友,在我们日后的评测文章中能够更深入的了解产品周边信息,方可了解更多的产品内在的表现。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