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CI是一款增强硬盘性能的接口模式,但同时也是一个另不少用户为之抓狂的功能,尤其是对喜欢GHOST的用户,初学者由于不知道AHCI的缘故,进去WINPE系统之后,找不到硬盘,第一个反应不是硬盘工作模式选择错误,而是主板出了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速度较慢的机械硬盘感觉不到AHCI的优点,当我们使用速度较快的固态硬盘时,AHCI却可以让固态硬盘速度更加快速,IOPS值更大。AHCI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我们今天就去看看。
深度解析AHCI对SSD固态硬盘影响
★为SATA硬盘而生 AHCI的设计初衷
随着SATA接口的发展,经历了SATAI 1.5Gbps-3.0Gbps-6.0Gbps三个阶段,读写速度有飞跃的提升,并且固态硬盘可能在年底突破SATA6Gbps接口的极限速度。传统的IDE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固态硬盘的新特性和性能突破需求,因此设计者开发了AHCI(Serial ATA Advanced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又名串行ATA高级主控接口/高级主机控制器接口。AHCI通过包含一个PCI BAR(基址寄存器),来实现原生SATA功能,因此它主要是给SATA接口硬盘使用。
AHCI这项技术是在Intel的指导下,由多家公司联合研发的接口标准,它允许存储驱动程序启用高级串行 ATA 功能,如本机命令队列和热插拔,因此理论上它能最大能提高SATA硬盘约30%的速度。比如SATA硬盘具有NCQ技术,这款新硬盘技术的性能十分强大,简单来说开启它之后从一个程序跳到另一个程序时速度会更快,类似于英特尔的超线程技术。AHCI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将NCQ技术充分发挥作用,或者说AHCI是现有的SATA硬盘主控接口中,除了复杂的磁盘阵列模式之外,最能发挥SATA硬盘性能。
英特尔敢取消IDE接口,但是主板厂商却不敢把IDE模式从BIOS中抹去
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
由于早期的IDE硬盘和IDE模式并不支持NCQ功能,因此当我们使用SATA硬盘时,如果要实现NCQ功能,则要在BIOS里选择AHCI模式。即使目前SATA设备成为主流的今天,英特尔敢把IDE接口从主板上消失,可是主板厂商却不敢得罪消费者和电脑城经销商,在BIOS里依然保留IDE模式。原因就在于IDE强大的生命力和兼容性,这点远非AHCI可以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