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256GB容量中也有高低之分,我们本次测试并没有纳入价格偏高的产品,理由很简单,就是离大部分消费者太远了。主流的五六百元产品是本次测试中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国产还是一线大厂,在这个价位都推出了响应的产品,最后我们会结合价格与性能进行点评。
首先还是先来了解下我们参测的产品型号以及一些技术参数,为了便于简单了解,我们将它们取精华收录到表格中。因为定位相似,就不再按价格分组了。
型号 | 主控 | 闪存颗粒 |
三星850EVO 250GB SSD | MGX | 三星3D V-NAND |
英睿达MX200 250GB SSD | Marvell 88SS9189 | 美光16nm MLC |
闪迪至尊高速II 240GB SSD | Marvell 88SS9190 | 闪迪19nm TLC |
FengLei H8066 240GB SSD | SM2246EN | 东芝19nm MLC |
浦科特M6s 256GB SSD | Marvell 88SS9188 | 东芝19nm MLC |
OCZ ARC100 240GB SSD | Indilinx Barefoot3 M10 | 东芝19nm MLC |
特科芯PER840 256GB SSD | SM2246EN | 东芝19nm MLC |
创见SSD370 256GB SSD | Transcend TS65006500 | 美光20nm MLC |
金速K9 256GB SSD | SM2246EN | 英特尔20nm MLC |
金士顿Fury 240GB SSD | SandForce2281 | 美光20nm MLC |
以上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产品的规格,不难看出现在的主流产品中,无论是主控还是闪存,都没有谁能一家独大,前不久还风风火火的SK海力士16nm NAND在主流产品中的出镜率还是很低的。我们熟悉是SandForce 2281主控也已经步入黄昏,很快就将退役。
性能在消费者选购时占的比重越来越小,测试则是让消费者买之前心理有个底。接下来我们就将进入性能测试阶段。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