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营与长城
“国营与长城”是中国制造的代表词语,无论你的家乡在哪都会听到:国营一场二场之类的名称。长城更是纯粹国文化代表,从汽车到电源都被冠名为“长城”,硬盘也不例外。
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张图片,一块硕大的硬盘上粘贴着“国营建南机器厂”的标签,浓厚的国产气息也给出了我们也曾拥有100%独立技术的硬盘产品。
长城硬盘的故事
1999年5月21日,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在当日开幕的全国计算机产品北京展览交易会上,长城集团推出了第一块中国自主生产的8.6GB高速硬盘。媒体欢呼,我国计算机核心零部件的制造技术终于获得了重大突破。
与IBM合作,这一下让国内的厂商开始了代工之路,接下来的十年时间我们在也没有遇到过国产机械硬盘的消息,在一个技术奋起的时代,我们只是险些成功,可失败后再也难迈出脚步了。
在12年前,长城硬盘凭借小容量的产品打入进了低端消费级市场,后来不断提高容量20GB、30GB产品开始向中端市场进发。长城要向属于洋品牌天下的硬盘市场发起挑战,力图占据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中国人终于可以用上自己的国产硬盘了。在99年的5月,长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京展示了第一块中国自主生产的8.6GB高容量高速硬盘,在整个中国IT界引起震动,同时受到了当时西数和希捷等国际大厂的关注。
在2007年长城硬盘所占市场份额:计算机硬盘磁头的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二;计算机硬盘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五,国内第一;拥有国内唯一的一条完整的盘基片生产线,是世界第二大盘基片专业制造商,占据全球盘片产量20%的市场。
小结:长城硬盘的局面并没维持多久,由于质量事故频现,进入2001年之后长城硬盘市场逐渐走低。长城市场部当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不得不承认:“根据市场反馈回来的消息,我们在技术方面存在一些令人不满意的地方,为此我们正在对产品生产线做进一步调整。”
目前希捷、日立和西数等生产线有一部分仍在国内进行合作代工,例如无锡和珠江三角等地。十年过去了,硬盘产业也被三大巨头彻底吃死,回顾这些国产老物件儿,兴叹之余也无处可以寄托希望,中国能否再次实习硬盘制造技术,这个话题只能放到讨论栏里继续说下去了。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