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的构造十分简单,拧开外壳上的四颗固定用的螺丝我们就能轻易拆开一款SSD,而通过拆解我们就可以知道,SSD的主体其实就是一块PCB板,而这块PCB板上最基本的部件就是控制芯片,缓存芯片和用于存储数据的闪存芯片,(部分低端型号并没有配有缓存芯片),以下图intel X25-M的拆解图为例:
10款固态硬盘横向评测
图中那块正方形的芯片即是SSD的主控芯片,不同于传统机械硬盘Marvell一统天下的局面,市面上比较常见的SSD主控芯片有JMicron,INDILINX,Samsung和intel等多种主控,主控芯片是SSD的大脑,其作用一是合理调配数据在各个闪存芯片上的负荷,二则是承担了整个数据中转,连接闪存芯片和外部SATA接口。不同的主控之间能力相差非常大,在数据处理能力,算法,对闪存芯片的读取写入控制上会有非常大的不同,直接会导致SSD产品在性能上差距高达数十倍,在上述的主控中,intel和三星的整套主控方案应该说是相对领先的,INDILINX则是主控芯片中的新贵,配合64MB缓存方案性能也非常可观,而JMicron的主控则主要面向低端市场,以性价比取胜,在性能和稳定性方面有很大的不足。
主控芯片下方是缓存芯片,SSD作为一块硬盘,本来是和传统硬盘一样,需要高速的缓存芯片辅助主控芯片进行数据处理,不过由于廉价SSD方案为了节省成本,省去了这块DRAM芯片,这么做的后果虽然节省了成本,但是显著加重了主控芯片和每块闪存芯片的负担,在作为普通数据存储盘时候可能影响会不会太大,一旦作为系统盘使用,频繁的零碎文件读取写入,不带缓存方案的SSD产品性能就会急剧下降。
主控芯片和缓存芯片以外,剩下的大片区域就是NAND FLASH芯片了,目前NAND FLASH主要提供商是三星和intel两家,大部分SSD产品采用了三星的NAND FLASH,intel自己的X18,X25系列则采用了intel的NAND FLASH,NAND FLASH也分为两种,SLC和MLC,其特性和实际性能差距也比较大,具体的区别大家可以看下一页关于SLC和MLC的对比介绍。
10款固态硬盘横向评测
之前我们说到,SSD所用的闪存芯片寿命十分有限,MLC闪存的寿命只有1万次左右,SLC闪存也只有10万次左右,这也造成了最初SSD产品寿命极短,无法被大规模应用的情况,于是SSD厂家开发了“磨损平衡技术”(这个技术的中文翻译可以有好多种),这个技术的大致含义就是通过主控芯片的调配,将读写操作平均的分配给不同的闪存芯片,以避免频繁对某一区块读写造成该区块寿命减少。不过,同样的磨损平衡技术,不同主控之间的运用相差还是非常大的,这个涉及的相关技术太过专业,我们暂时没有必要深究,大家简单了解即可。
- 第1页:固态硬盘(SSD)产品简介
- 第2页:SSD与传统硬盘的优劣势比较
- 第3页:SSD构造及工作原理简介
- 第4页:SLC与MLC的介绍与比较
- 第5页:A-DATA威刚 X25-M 80G SSD赏析
- 第6页:A-DATA威刚 XPG 192G SSD赏析
- 第7页:CORSAIR海盗船 128GB SSD赏析
- 第8页:芝奇FALCON 64G SSD赏析
- 第9页:G.SKILL芝奇TITAN 128G SSD赏析
- 第10页:KingFast金速 32GB SSD赏析
- 第11页:金士顿SSDNow M 80G SSD
- 第12页:OCZ APEX 120G SSD赏析
- 第13页:OCZ Vertex 120G SSD赏析